【前沿解读】香港联交所ESG新规之气候变化信息披露

内容提要


香港联交所ESG新规中有关气候变化信息披露要求增多增强,本文将对从新规及气候变化信息的背景开始,逐步讲解涉及气候变化信息披露的具体要求,并由披露要求引申到管理实践,探讨目标设定及气候风险分析的实践建议,未尽之处,欢迎读者联系本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


背景介绍


2019年5月17日,为了支持和提升发行人在ESG方面的管治和披露,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宣布刊发:有关检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简称《指引》)及相关《上市规则》条文的咨询文件。旨在通过咨询市场意见后,拟自2020财政年度实行修订后的《上市规则》及《指引》。5月20日,中国节能皓信团队率先对《指引》修订草案组织了线上研讨会并进行了详细解读及应对方案的分析建议,具体内容请参阅《重磅解读:港交所ESG指引修订深度解析与应对指导》


可以预期,未来联交所会大大提升对ESG信息披露中数据时效性、精确度及完整性的要求。因此,在本月初“世界环境日”特别活动上,我们举办了自主研发的行业内首个全面满足企业管理需要的ESG信息智能化管理平台 - EnvAI发布一周年分享会,回顾EnvAI过去一年应用的情况,同时介绍了未来产品升级的方向。EnvAI智能化解决方案,将帮助企业更全面与准确地把控企业内部可持续发展现状,收集全公司范围内的排放或其他定量数据,设定更切实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方案。


上周,我们推出了“联交所ESG新规分析解读”系列专题的第一篇《香港联交所IPO之ESG披露及预备策略》,希望在智能化解决方案之外,聚焦重要主题,为企业提供更加全方位及深入的指导和建议。本周二我们推出了系列文章第二篇,《香港联交所ESG新规之供应链信息披露》,围绕供应链这一主题,为企业详解披露相关要求的同时,帮助企业更全面的理解供应链中的ESG/可持续发展议题。


今天,我们推出系列文章第三篇,《香港联交所ESG新规之气候变化信息披露》,帮助企业理解,气候变化这一宏观议题,如何影响企业,以及企业如何着手应对气候变化和相关披露要求。


气候变化议题是联交所最新咨询文件中重要修订之一,其中直接要求的内容包括:

  • A1.2 温室气体总排放量
  • A1.5 排放量目标
  • A2.3 能源使用效益目标
  • A4 气候变化一般披露:
  • A4.1 气候相关事宜


间接包含的内容包括:

  • 董事会声明管治架构
  • A2.4 用水效益目标
  • B5.3 识别供应商环境及社会风险

从诸多披露指标中即可见气候变化议题,对企业潜在影响面向之广,应当给予足够重视。在具体解读之前,我们想特别提示,联交所本次修订在气候变化议题上涉及的内容与TCFD框架中的“管治、战略、风险、指标和目标”较为契合,而TCFD自成立之初就得到了来自投资者以及大量产业界公司的支持,得以使其披露框架建议整合了投资者诉求与产业界关切。6月5日最新发布的TCFD进展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参考TCFD框架披露气候相关财务信息的发行人与日俱增,而气候变化相关披露需要多部门联合,为已经和即将准备开始披露气候变化议题的发行人提供了借鉴。同时,CDSB与SASB也开发了实施指导文件,可供参考,发行人可以点击我们此前推送的《TCFD实施指导文件现已发布》,了解如何应用TCFD建议,改善决策过程。



具体要求解读


接下来,我们对相关修订内容具体解读。


A1.2 温室气体总排放量


  • 直接( 范围1 ) 及间接能源(范围2)
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以吨计算)及(如适用)密度 (如以每产量单位、每项设施计算)。(对应TCFD的“指标与目标”)





来源:GHG protocol


对于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部分企业已经比较熟悉,此处在定义及计算细节上不再展开描述,难点在于数据收集方面,如何有效收集发行人报告范围内诸多业务部门或实体的数据,并保持统计口径统一且可追溯,对此我们自主研发的EnvAI可以帮助企业简化复杂的数据收集和计算过程,并建立数据收集、监测、异常值识别等系统,详情可在公众号留言咨询。对于温室气体排放更加进阶的披露实践,包括对排放密度的排放,比如针对标准可比较商品或服务的排放密度如度电排放量,吨钢排放量,单位飞行里程排放量等;更加进阶的实践,即为设施级别的排放,因为不同设施所在地理位置可能面对不一样的排放权监管或不一样的碳定价,这种情况下,总量排放无法有效计算相关财务成本,而设施级别的排放信息对投资人更有帮助。


A1.5 排放量目标

描述所订立的排放量目标及为达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步骤


A2.3 能源使用效益目标

描述能源使用效益所订立的目标以及为达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步骤。


A2.4 用水效益目标

描述求取适用水源上可有任何问题,以及用水效益,并描述所订立的目标及为达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步骤(对应TCFD的“指标与目标”)


关于此三项目标,虽然其环境意义不尽相同,在此一并解读,因为他们具有重要的共性——前瞻性。目标为什么重要并受到投资者关注呢?我们先以财务绩效为例,通常而言,投资人的投资决策会参考企业过往的财务绩效以及未来的潜在财务绩效,那么同理,关注环境/气候绩效的投资人也会关注企业未来的环境/气候绩效,尤其对于尚未纳入但未来可能被纳入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企业,未来的环境/气候绩效将可能通过碳价或资源价格的形式进入成本、进入损益表,从而影响到财务绩效,更有甚者影响产能导致资产的搁浅或重新定价(淘汰落后产能),因而对投资人更加重要,对企业自身经营也同样重要。



关于目标设定及相关披露,分开解读如下:


关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目标,主要有两种形式,绝对排放量目标和相对排放密度目标,即对应着两种排放量指标。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一个重大全球性挑战,中国是巴黎协议的重要支持者和推动者,而巴黎协议实际上为发行人设定目标提供了一个良好参考,企业层面设定目标可对标全球社会的温控目标而设定,这就与“科学碳目标”不谋而合。“科学碳目标”是由CDP,联合国全球契约(UNGC),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倡议组织,制定基于科学的方法学帮助企业设定与巴黎协议温控目标一致的排放目标,设定路径如下图所示:



来源:Foundations of science-based target setting.

 

截至目前全球有566家企业公开支持“科学碳目标”,223家已经设定,其他企业承诺设定。发行人可以借鉴“科学碳目标”方法学,设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披露相应的减排项目或行动,给予投资人和利益相关方贵司为应对低碳转型的做出准备和贡献的预期。


关于能源使用效益目标,与财务绩效的联系更加显而易见,首先能源使用对所有地区的所有行业而言都会产生支出成为成本或费用,有效增效降耗无论对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的芯片、数据中心等高科技产业都可以相对节约成本,带来竞争力的提升。对于有在中国大陆运营的企业而言,中央到地方发改委对能耗的把控也是日渐严格。企业既可以从合规出发,参照地方发改委或其他监管机构的能耗要求设定目标,也可以结合碳排放目标,制定相应的能效目标。


关于用水效益目标,我们在这里纳入气候变化议题的讨论,是因为气候变化可能显着影响降雨模式导致水资源分布变化,从而影响发行人取水用水,进而影响生产经营,影响财务绩效。水资源禀赋的区域性特征为水资源使用目标的设定带来更多考量因素,发行人可以根据经营区域的水资源禀赋及水资源压力程度现状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情景,进行差异化的水效益目标设定。在此我们想特别提示的是,主流ESG评级方法学中通常涉及对风险暴露和风险管理分别评价,对于水资源而言,经营位置和行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风险暴露,企业提升这部分评级相对困难,而风险管理能力方面,便可以通过对企业水资源可获得性进行常态化评估与管理,寻找替代方案,设定水效益目标以及实施切实有效的节水管理来提升。具体方法层面,可以借鉴地方监管要求,未来情景水资源限制或行业领先水平制定。



  • A4气候变化一般披露:
  • A4.1 气候相关事宜


描述已经及可能会对发行人产生影响的重大气候相关事宜,及其应对的行动。(对应TCFD的“风险”)


这一部分的“描述性要求”给予发行人自由度的同时,也带来了难题,究竟如何披露重要且相关的“气候相关事宜”呢?对此,我们建议发行人以投资人为信息使用者,确定信息使用者后,“描述可能影响”实际上可以借鉴“披露风险”的思路,如下图所示TCFD给出的气候相关风险、机遇和财务影响的分析框架。



来源:TCFD Final Report


气候变化可能以急性物理风险(台风)、长期物理风险(海平面上升)、政策与法律风险(碳税)、科技风险(可控核聚变)、市场风险(电动汽车)、声誉风险(“棕色”产业)等形式发生在企业的直接运营和价值链中,从而影响到企业的资产价值、收入、生产成本、财务成本进而影响财务绩效。详实的气候风险分析不仅将有助于对外披露,也可能在对内的引起高层管理人员关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毕竟三张财务报表上的潜在损失比起北极熊失去家园更有可能吸引企业高管的眼球。



这里我们想特别提示的是,应分析和披露气候变化风险的潜在发生时段。在一定程度上,气候风险容易给人一种“长期的”、“未来的”风险的刻板印象,实际上气候风险正在发生。2011年的泰国洪水严重冲击了汽车供应链,导致丰田汽车公司减产;由于火电市场萎缩,2018年西门关厂裁员;2017、2018连续两年的加州山火导致百年老店加州最大电气能源公司太平洋煤气电力(PG&E)于2019年申请破产保护;2019年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大陆集团制订了退出内燃机的路线图……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企业可以通过分析不同的气候变化,技术,政策,市场需求情景,通过价值链传导,对自己企业的影响,也可以从经营指标出发,例如分析对自身收入,成本,费用,资产价值等的造成影响的诸多因素中,哪些因素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从而分析气候风险。以上两种分析思路对各行业适用性不一,而且对于不同行业企业而言,气候风险出现的位置和形式不尽相同,更多特定行业的风险分析建议,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此外,再次呼应以上所述ESG评级中的“风险暴露”与“风险管理”思路,披露了气候风险,还要披露应对气候风险的管理措施,风险管理制度与流程,组织架构,责任人以及激励措施等,这也即是对联交所要求“及其应对的行动”的有效披露。


董事会声明管治架构


(i)披露董事会对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的监管;

(ii)识别、评估及管理重要的环境、社会及管治相关事宜(包括对发行人业务的风险)的过程;及

(iii)董事会如何按环境、社会及管治相关目标检讨进度。

气候变化议题的董事会层面管治也是TCFD的重点,同时也是全球公司日渐主流化的气候变化管治方式。CDP最新报告以全球6900多家回复企业为样本,分析显示73%的企业具有董事会层面的气候变化议题监督治理。

(对应TCFD的“管治”)




来源:CDP网站


气候变化议题管理涉及多部门协作,无论是详实的风险分析还是长远的目标设定,有董事会层面足够的支持对有效的气候变化管理至关重要。联交所对董事会管治架构的要求相对具体,发行人可参照进行披露。我们对外国上市公司的观察中发现,很多企业将气候变化议题的董事会管治作为ESG综合管治中的一个具体案例单独描述,因此也提示发行人在董事会层面设定气候变化的管治并考虑将其纳入战略制定。


B5.3 识别供应商环境及社会风险

描述有关识别供应链每个环节的环境及社会风险的惯例,以及相关执行及监察方法。


B5.4 促进环保采购

描述在拣选供应商时促使多用环保产品及服务的惯例,以及相关执行及监察方法。


这部分内容已经在周二的文章《香港联交所ESG新规之供应链信息披露》中有了详尽的解读,此处提示发行人注意建立相应制度及披露时,应整合气候变化议题,如前述风险分析内容,气候变化可能通过供应链影响到发行人的财务绩效,例如极端天气事件导致供应商产能受损,传导至自身产能,对于产能集中于特定地理位置的产业,气候变化相关物理风险尤其值得深入分析与管理,再比如供应商受碳税或排放权交易履约影响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基于CDP回复企业数据的供应链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供应链排放比直接运营排放的平均比例是5.5:1,因而供应商潜在碳排放成本不容忽视。



来源:CDP Supply Chain Report 2019


结语


气候变化正在发生,并且系统性的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也就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这一系统性风险,也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披露合规只是一个结果,为了达成这样的结果,需要企业董事会参与构建气候变化相关的治理结构,需要评估气候变化风险和机遇,以及对长期战略规划的影响,需要进行碳排放测量,设定减排目标,采取减排行动,应对低碳转型。回顾互联网对经济的巨大影响,任何一次系统性的变革都将产生赢家并伴随着落后产能的淘汰,提前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的准备,既是满足监管合规,满足投资者期待,也是保持企业长远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日期201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