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碳中和】交通也能绿色转型?


前言


2020年,中国宣布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其中交通运输行业是重要的碳排放行业,本文将简要探讨交通运输行业实现碳减排的主要路径。


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现状


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行业一直以来都是碳排放“大户”。据生态环境部研究显示,2014年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了近8.2亿吨,占全国排放总量近7%。且随着未来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需求势必会持续增长。


交通运输按照运输方式可进一步细分为四种,分别是道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和航空运输。其中,仅道路运输的碳排放就占到交通运输业总碳排放的84.1%,是交通运输业减排的重点。


图1: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占比细分(2014年数据)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1)


交通运输业碳减排路径


实现交通运输业的碳减排,主要思路可以概括为:使能源更清洁,使能耗更高效。由此,可以进一步明确出三种可行的减排路径。

1. 使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2. 优化现有交通运输结构

3. 运用互联网技术助力绿色交通


使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不同运输方式实现清洁能源替代的路线不同。首先对于道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电气化是能源替代的主要方式。其中铁路电气化是以电力机车替代传统的内燃机车。我国铁路电气化起步早,普及程度高,国家铁路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为2.1万台,其中电力机车占比已达到59.5%。铁路运输在能源替代方面的优秀表现在其极小的碳排占比(1.2%,图1)和碳排增速(年均增速3.3%,为四种运输方式中的最小值,图2)中就可以体现。未来应持续推进电气化进程,确保新建铁路电气化,同时深化现有铁路的电气化改造,力争在2030年之前实现铁路的100%电气化。


图2: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年均增长率(2008-2018年)

(数据来源:《中国交通部门低碳排放措施和路径研究综述》,2020)


道路运输电气化则是通过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汽车来实现。按照动力系统分类,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新能源汽车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除私用外,还应用于公共交通、环卫、物流以及工程等领域。近年来,在国家补贴政策的激励和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完善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高。据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47.8万辆,同比增长两倍,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新车总销量的比重已达10%。根据国务院2020年11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应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应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


然而考虑到动力电池体积大、重量大等问题,电气化路线并不适用于水路运输和航空运输。能量密度更大的氢能和生物质等其他新能源将会是更适合水运和航运的选择。其中航空运输尤为值得关注,其碳排放量虽只在四种运输方式中排名第三(图1),但其碳排放量年均增速则远高于其他三种运输方式(图2)。目前最主流的解决方案是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s,简称SAF)来替代传统航空燃油。可持续航空燃料是一种新兴航空燃料,是通过将生物制造的绿色航油与传统燃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与传统航油相比,可持续航空燃料能将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净排放降低75%以上。除此之外,在生产和储存技术不断推进的情况下,氢燃料也在逐步成为航空运输业能源替代的可行选项。


优化现有交通运输结构优化现有的交通运输结构,即增强绿色低碳运输方式的占比,并加强综合交通体系的协同性。应加快推进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运输的“公转铁”“公转水”,同时大力发展多式联运。近年来,我国铁路部门正在全面优化铁路货运布局,推进铁路专用线进港口、进矿区、进物流园,从而解决铁路运输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有效的运输方式替代。


运用互联网技术助力绿色交通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智慧交通,可以使交通运输更高效,从而助力绿色低碳交通的实现。例如,新兴的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在云端构建起数字孪生城市,并模拟城市中的交通运行情况,从而有效辅助交通的整体规划与调度,实现高效的城市交通,减少能源的消耗。


另外,互联网技术对出行体验的提升也将有效地提高公众选择绿色出行方式的比例。通过大数据可以实现公交线路调整优化与公交智能调度,同时,用户也可以获得更精准的实时公交信息,从而合理安排通勤计划,提高通勤效率。


总结


助推国家“双碳”目标早日实现,交通运输行业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实现绿色交通不仅需要国家顶层政策的加持,更需要交通运输行业全产业链的通力合作以及公众对于绿色低碳理念的理解和接受。我国绿色交通的实现,仍然任重而道远。


宋菁

中国节能皓信副总经理

香港绿色金融协会ESG披露及整合工作组联席主席

电话:+852 3107 0711

邮箱:joysong@cecepec.com


中国节能皓信: 市场部

电话:+852 3107 2398/+86 0755 2337 3861

邮箱:inquiry@cecepec.com


参考文章:

1.生态环境部(2021),《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

http://www.mee.gov.cn/hjzl/sthjzk/ydyhjgl/202008/P020200811521365906550.pdf

2.袁志逸,李振宇,康利平,周新军,李晓津,李超,彭天铎,欧训民(2020),《中国交通部门低碳排放措施和路径研究综述》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1228/09/49784427_953853785.shtml

3.新华网(2019),电力火车头:拉出中国黄金产业

http://www.xinhuanet.com/2019-01/02/c_1123935322.htm

4.中国财富网(2021),商务部: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8571130033870574&wfr=spider&for=pc

5.新华社(2020),《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http://www.gov.cn/xinwen/2020-11/02/content_5556762.htm

6.落基山研究所(2021),“绿色燃料”三步走:如何实现2060交通碳中和

http://www.tanpaifang.com/tanzhonghe/2021/0112/76232.html

7.界面(2021),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是概念还是产业?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6360641.html

8.人民网(2021),绿色交通驶入“快车道”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1/0404/c1004-32069351.html

9.中国交通新闻网(2021),“双碳”目标驱动交通绿色转型——交通出行绿色发展研讨会综述

https://www.zgjtb.com/2021-03/17/content_258397.htm

10.全国能源信息平台(2021),“碳中和”专题系列研究报告|中国碳中和重点行业分析(交通运输篇)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141529880617330&wfr=spider&for=pc&searchword=


*本文所载资料内容仅供一般参考使用,由于政策更新及市场交替等因素,本集团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您收取时或日后仍然准确。本集团将不对任何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情况及获取适当专业意见下依据本刊物所载资料行事之行为承担任何责任。第三方机构如欲转载文章,请原文转载不得修改,且标注来源。如需改动文章内容,请事先获得中国节能皓信书面同意。


-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号:中节能皓信CECEPEC

中国节能皓信环境顾问集团

CECEP ENVIRONMENTAL CONSULTING GROUP


可持续发展管理咨询 | 可持续投资及金融方案 | 气候及环境管理咨询

绿色建筑咨询 | EnvAI智能化管理平台 | 专业培训服务


日期2021-08-24